「治療腸胃脹氣完全不能吃麵食,除了白米飯還能夠吃甚麼?」

BE5CDA31-D204-4731-B3C6-1F067FBC0A39

22歲男學生因為腸胃問題來就診,自從18歲起離家上大學之後飲食開始不規律,再加上除了學生身分他在補習班找了一份兼職的工作,忙起來經常有一餐沒一餐,沒吃晚餐的時候睡前肚子餓就吃消夜,肚子吃撐了得才心滿意足地入睡。這樣的生活型態約莫過了兩年之後,開始出現胃痛、脹氣、打嗝、胃酸等症狀,再加上男學生原本就有腸躁症,因此只要考試壓力大就會胃痛、腹瀉,壓力對他的腸胃症狀無疑是穴上加霜。剛開始出現腸胃症狀時自行服用胃散可以改善,但是到後期胃散的效果越來越差,甚至吃到止痛藥都無法停止胃痛,因此只好乖乖地來就診。

初診時扣診腹部聽到好像敲鼓砰砰砰的聲音,代表腹部脹氣很嚴重,病患說他只要吃到麵食就會更容易脹氣、胃痛,他的狀況是屬於緊張壓力造成肝鬱氣滯,腸胃功能失調屬於脾虛。因此我建議他在中醫這治療時間減少食用產氣食物,並且完全避吃麵食,尤其是發酵過的麵食如麵包、饅頭等,以其他的天然原型不經加工澱粉為主食。

病患問:「完全不能吃麵食,那我只能吃白米飯嗎?」我回答:「澱粉類除了白米飯之外,番薯、馬鈴薯、南瓜、芋頭都屬於澱粉,他們都含植物纖維對腸道有益,有但番薯是產氣食物吃多容易脹氣所以不建議多吃,南瓜與芋頭比較少當主食,你可以試試馬鈴薯」

馬鈴薯是很好的澱粉主食來源,因此有「第二麵包」、「地下蘋果」美譽,雖然在台式料理比較常當配菜,但西方國家卻經常作為主食,比其他的澱粉主食馬鈴薯的熱量更低,吃多也不易發胖。病患暫停吃麵食後,改吃米飯、馬鈴薯等主食,搭配飲食控制以及服用中藥調理,胃痛、脹氣、胃酸的症狀幾乎不再發作改善。

馬鈴薯雖然和番薯無論是外觀或是在土壤中生長的習性都很接近,但是他們完全沒有親緣關係,馬鈴薯是茄科茄屬植物,和長相完全迥異的茄子、番茄是才是親戚。馬鈴薯的性味甘平,入胃、大腸經,雖然古書藥典上有記載,因為療效較弱,常用的中藥處方中幾乎沒有馬鈴薯這個選項,可將他歸類為食材。

馬鈴薯可內服與外用。《湖南藥物志》記載馬鈴薯能「補中益氣,健脾胃,消炎。」《本草綱目》記載「功能稀痘,小兒熟食,大解痘毒。」。作為高碳水的主食,馬鈴薯可以提供身體醣分產生能量,「吃飽才有體力」馬鈴薯能達到益氣健脾、調中和胃的功效,進而提高身體免疫力。如果以馬鈴薯的營養素分析,馬鈴薯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B5、B6和礦物質如鉀、鐵和鎂,也有助於改善免疫系統功能、維持血壓正常。

馬鈴薯外用具有消炎功效,可以直接磨汁可外敷皮膚治療燙傷,加馬鈴薯汁醋外敷可以治療腮腺炎的腫痛。要注意生的馬鈴薯汁並無法被人體吸收,喝進體內會直接排出,並沒有健康助益,所以生機飲食並不適合生吃或將生馬鈴薯打成綠拿鐵。

share 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