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位性皮膚炎的中醫治療

異位性皮膚炎的中醫治療

 

「異位性皮膚炎」與「濕疹」的關係

異位性皮膚炎又稱異位性濕疹,是台灣非常常見的皮膚疾病。在談異位性皮膚炎前,先談一下「濕疹」這個名稱,濕疹的英文名稱是 Eczema 代表起泡之意,用來形容濕疹在急性發作期會有水泡的發生。之所以會發生水泡,是因為皮膚發炎的關係,因此濕疹皮膚炎指的是同一種症狀,名稱可以互換使用,只是我們會習慣將一些症狀表現例如富貴手稱為手部濕疹,異位性體質造成的症狀稱異位性皮膚炎。濕疹這個病名可以說是一個大範圍的疾病統稱,它包含了多種皮膚發炎的疾病如:手部濕疹(富貴手)、異位性皮膚炎、刺激性接觸性皮膚炎、過敏性接觸性皮膚炎、脂漏性皮膚炎、缺脂性皮膚炎、錢幣狀濕疹、慢性單純性苔蘚等,都屬於濕疹的範圍。

 

「異位性皮膚炎」是過敏反應

再來談今天的主題異位性皮膚炎吧!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表皮、真皮的發炎,發生原因跟異位性體質息息相關,異位性體質就是我們常常說的「過敏三兄弟」:過敏性鼻炎、氣喘、異位性皮膚炎,這三個疾病可以說是難兄難弟,有時候我會開玩笑的和病人說,這就要看你的運氣好不好囉!有些人中一個、兩個,運氣不好的三個都有,所謂的「運氣」就是遺傳的機率,有統計學資料顯示父母一方有過敏性鼻炎,其子女約29%機率也會有此疾病,如父母雙方都有過敏性鼻炎,則子女患過敏性鼻炎的機率更高達47%。而過敏性鼻炎病人約1719%合併氣喘,反觀5674%氣喘病人可能合併過敏性鼻炎,如此高的相關發生率難怪被稱為難兄難弟。由統計數據看來異位性體質根據不同種族約佔總人口的12~25%,最常見的過敏原是吸入性過敏原(吸入性過敏原第一名:塵螨),大約有60%病患在一歲以前發病,75%病患15歲前症狀緩解。

 

在西醫觀點而言,這三個疾病都是屬於身體的過敏反應,美國過敏醫師協會將過敏定義為「免疫系統過度敏感反應 (hypersensitivity)
而導致的慢性發炎傷害」。

過敏反應的出現往往是因為人體的免疫系統攻擊過敏原。但以中醫學的角度而言,這三個疾病都屬於「肺系疾病」,鼻過敏、氣喘數呼吸道的問題,當然是肺系疾病,但異位性皮膚炎呢?中醫認為「肺主皮毛」因此皮膚的疾病也會由肺部論治,因此針對異位性體質合併有多種表現的患者,中醫會將肺部與皮膚視為一體,同時治療。

 

中醫如何看待「異位性皮膚炎」

中醫看疾病多是以症狀表現來命名,異位性皮膚炎在中醫有多種的名稱。在嬰幼兒發病,大多發生在嘴巴四周有發紅、水泡、脫皮等症狀,稱為「乳癬」、「奶癬」,發生原因可能有父母體質燥熱,遺熱胎兒,或者本身體質燥熱加上餵母乳時母體飲食失常,多吃海鮮、鵝、雞、辛辣等食物誘發嬰幼兒發病。

青少年以及成年發病曾稱為「四彎風」,因為多發在手肘、膝膕窩四個彎曲處因此得名。急性期多發小丘疹,因為搔癢抓破而有血痕,甚至護理不當誘發傷口感染。緩解期則見到四肢屈側有對稱的乾燥帶有皮屑的丘疹。臨床常見許多小朋友有異位性體質因為搔癢把手肘、膝膕窩抓到黑黑的有色素沉澱,也可以確診為異位性皮膚炎。

 

「異位性皮膚炎」的中醫治療

中醫認為發生異位性皮膚炎的體質多為:脾虛濕盛、濕熱內蘊、陰虛血燥三個症型。

 

脾虛濕盛型

皮膚表現:皮膚發紅不明顯,水泡多發,搔抓破皮有滲出液

全身表現:面黃肌瘦、疲倦無力、食欲不振、大便不成型、排便有未消化之食物形狀。

治療方式:健脾去濕,選擇含有茯苓、薏仁、白朮、山藥等處方加減化裁。

 

濕熱內蘊型:

皮膚表現:紅斑明顯、腫脹、丘疹、糜爛、滲液較多,搔癢較劇烈

全身症狀:發熱,疲乏倦怠,或有腹痛,便秘或腹瀉,小便短赤

治療方式:清熱利濕,選擇含有木通、淡竹葉、生地黃、生甘草稍、黃連、車前子等處方加減化裁。

 

陰虛血燥型:

皮膚表現:皮膚乾燥、脫屑、搔癢、抓破血痕

全身症狀:口乾舌燥、大便秘結、四肢屈側色素沉澱

治療方式:養血潤燥,選擇含有當歸、生地黃、川芎、防風、何首烏等處方加減化裁。

 

其他治療方式:

外用藥膏:針對乾燥搔癢的皮膚可以外用蘆薈膏減緩皮膚搔癢,而搔抓後的乾燥及色素沉澱可以用紫雲膏來做治療。

針灸治療:可以針灸足三里、陰陵泉等穴道,健脾去濕。或者選用曲池、血海等血疏風、清熱、止癢。

 

「異位性皮膚炎」日常生活注意事項:

1.         
居家環境:居家環境宜保持乾淨通風,減少使用地毯以及厚重的窗簾,小朋友的絨毛的玩具、家中寢具、布質沙發應該經常清洗,減少塵蠻的發生。避免接觸到不必要的化學製品,如芳香劑、樟腦丸、殺蟲劑、清潔劑、消毒水等。經常使用除濕機將室內濕度保持在50%至65%間,最好可以搭配空氣清淨機使用。避免二手菸。使用清潔用品如洗衣粉、洗衣精等一定要徹底清洗,避免殘留在衣物上。

2.         
飲食:忌吃燒烤炸辣、五辛(蔥、蒜、薤、韮、興渠),海鮮、筍子、菇類、鵝肉、鴨肉、豬頭肉、鮭魚、芒果、鳳梨

3.         
衣物:與皮膚接觸的衣物以棉質為佳,避免接觸羊毛、化纖、尼龍等材質,穿著以寬鬆舒適為原則,冬季少穿高領毛衣,圍巾選擇以棉質為佳。新買的衣服一定要下水洗過再穿,避免殘留的染料、化學物刺激。

4.         
避免搔抓:尤其嬰幼兒注意將修短指甲並磨平,避免搔抓。因為經常搔抓皮膚導致傷口會造成細菌、病毒或黴菌的感染。如搔癢嚴重者可以冰敷患處稍為止癢,或者外用止癢藥膏。

嬰幼兒臉部異位性皮膚炎,即為中醫"奶癬"。上圖為中醫治療後一周,下圖為治療後二周。小朋友好動照片較不清晰,但仍可看出改善。初診其實嚴重很多,基於某些因素初診並未拍照。嬰幼兒中藥治療的難處在於服藥順從度,有些小朋友完全不願吃中藥,也是中醫治療嬰幼童疾病需要克服的環節。

 

本文由羅珮琳醫師根據臨床經驗所撰寫,如需轉載請先告知並且著名出處與作者,以維護羅醫師的著作權。

 

本網站內容僅供交流參考。

 

為遵守醫師法規定,關於醫療部分不提供線上諮詢與診斷。如有需要請至診所諮詢,謝謝!

 

share 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