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珮琳醫師【夏季消暑去濕好妙方】文章刊登於樂活樂學雜誌2011年6月號—附消暑涼茶DIY

 


 

夏季消暑去濕好妙方

 

 

俗語說未吃五月粽,破裘不甘放」意指端午節之前,時序還未進入夏天,春天是乍暖還寒之時,保暖的衣物可不要太早收起。在二十四節氣之中,從立夏、芒種、夏至、小暑、大暑到立秋前一日都屬於夏天,大約是陽曆的五月五日到八月七日,是一年之中最氣候最炎熱也是陽氣最旺的時候。

 

台灣屬於海島型氣候,夏季通常是高溫而且濕氣重,外界濕熱的環境也會導致人體內的濕氣排不掉導致「內濕」形成,因此在濕濕黏黏的夏天最容易感覺全身倦怠、頭重腳重、食慾不振、排便總覺得排不乾淨,大便不成形有黏馬桶的狀況,嚴重者甚至會引發青春痘、濕疹、汗皰疹等皮膚疾病發作。

 

夏季養生首重「除濕」,家裡房間氣重可以用除濕機來去除水氣,而體內的濕氣應該要如何去除呢?我們的身體就像一個大工廠,每天運轉幫我們消化食物,將食物變成身體所需的營養成分以及能量,再將體內的毒素排泄。秋冬季所累積的毒素要在春夏季排除。我們人體最大的排泄器官是我們的皮膚,因此在夏天要適度的運動,多流汗可以排除體表的濕氣也能排除體內的毒素,在古書【黃帝內經】裡也有提到,夏季養生要「無厭於日」,就是要不怕曬太陽,多到戶外走走多發汗達到運動除濕的效果。

 

中醫的五行對應五臟,五臟肝、心、脾、肺、腎對應的季節是春、夏、長夏、秋、冬,夏天在五臟中對應的是心,長夏是指夏季中多雨濕氣重的時候,對應的五臟是脾。中醫說「汗為心之液」,汗是身體津液的一種,津液又是血液的成分之一,大量運動流汗之後會耗氣傷心,這個時候一定要是當的補充水分,才能達到養心的功效。運動後除了喝水之外,大自然也準備了許多豐盛的食材,讓身體能清濕氣又補充水分。夏季是瓜類蔬果的盛產季節,有黃瓜、冬瓜、南瓜、絲瓜、苦瓜等等,這一類的蔬果甜脆多汁,性味也是偏涼的,既夠補充身體流失的水分,又有利水清熱的功效。多吃這一類的食物會明顯的感覺小便的量增加,身體的熱氣會隨著體液一起排出,因此中醫稱為「清暑利濕」。容易水腫的人,最適合將冬瓜連皮一起煮,加上連皮的嫩薑絲、蛤蠣,就是消水去暑的蛤蠣冬瓜湯,為什麼冬瓜與嫩薑絲要連皮一起煮呢?因為這些植物的皮是消水腫有效的成分儲存的地方。中醫有一個消水腫處方「五皮飲」取五種中藥材的皮,其中就包含生薑。薑雖然是溫熱食材,但也很適合在夏季食用,俗語說「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師開藥方」。夏天因為天氣炎熱,不少人會貪涼飲冷,冷飲、冰淇淋大口大口吞入肚子裡,反而使腸胃受寒,形成寒濕體質,這個時候吃一點點生薑暖腸胃還有去濕的功效,能達到調和寒熱的功效。台灣南部有一種古早味番茄切盤的吃法就是將黑柿番茄切片配上薑泥、醬油膏、砂糖所調成的醬汁,番茄屬寒涼、薑則是溫性的,先人用智慧調和食物屬性的寒熱,才能吃得健康!

夏季要消暑很多人會選擇喝青草茶來清解暑氣,好喝的青草茶也可以在家DIY,搭配穴位按摩來達到消暑去濕的功效。

 

消暑涼茶

材料:北茵陳 一兩 、仙草干五錢、香薷三錢、生甘草三錢、薄荷三錢、荷葉三錢

做法:2000cc的水置於鍋中煮滾,將藥材置入鍋中蓋上鍋蓋,用文火煮15分鐘後關火,靜置到室溫後濾去藥渣後飲用。

功效:清熱解暑、益氣化濕

適用對象:消暑涼茶是針對體質濕熱且容易中暑的體質。能夠預防夏季中暑所造成的頭暈頭痛,倦怠無力,身熱多汗,四肢沉重,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症狀。

 

藥材介紹:

北茵陳:清暑解表,具有抗菌、利水、消腫的功能。

仙草干:具有清熱、解暑、除熱毒之功,能預防中暑,緩解口渴、高血壓、肌肉及關節疼痛等症狀。

香薷:味辛性微香。解暑化濕、利水消腫。能夠預防以及緩解中暑時腹瀉、噁心、嘔吐等症狀。

薄荷:能發汗消炎、健胃鎮痛,還能幫助消化及去除體內多餘的油脂。

荷葉:能去暑清熱,緩解中暑造成的腹瀉腹瀉,且有利尿的效果。

生甘草:能清火氣,補脾氣。有調和諸藥的效果。

 

小叮嚀:消暑涼茶是屬於清熱解暑的飲品,其成分多有清熱、利尿的效果。對於體質寒涼,容易手腳冰冷,經常腹瀉,或是感冒期間皆不宜飲用。

 

本文刊登為部分內容

完整內容刊登於樂活樂學雜誌2011年6月號

share 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