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間小故事》「我想懷孕,但是我的子宮內膜異位症又讓我想放棄….」這是一篇來自子宮內膜異位症孕媽媽的小小鼓勵

2

S__152756237

去年上完鄭丞傑教授海扶刀課程在臉書分享課堂心得之後,我收到病患的一則私訊,曾來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症的Z媽媽,特地傳訊息告訴我她已經順利懷第二胎了。Z媽媽在懷孕前就有子宮肌瘤的問題,34歲時剖婦產第一胎,產後半年月經來潮但卻出現和懷孕之前不一樣的身體狀況,除了月經痛、經血量大之外,月經期出現肛門痛等症狀。Z媽媽到婦產科接受超音波檢查發現除了原本的子宮肌瘤之外,還檢查出子宮腺肌症。最令Z媽媽困擾的是每次月經來潮都會有兩個整天不停有大量經血排出,產後一年半月經期疼痛仍然無法改善,Z媽媽後終於決定從宜蘭來台北找我治療,服用中藥後的一次月經月經期的腹痛、肛門痛等症狀便得到緩解,持續服用中藥8個月之後經血量減一半,已經恢復生產前的經血量,後來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大爆發後因為擔心往返台北宜蘭通勤染疫的風險便暫停回診。Z媽媽利用私訊聯繫我的時候已經懷孕10周,我推算大約在停止中藥治療後6個月懷孕。

就在收到訊息後的幾個星期,Z媽媽突然出現在我的診間,這次是因為孕期腸胃脹氣等不適感回診,她告訴我她一直很想為大寶再添個弟弟或妹妹,但是因為嚴重的腺肌症原本也沒有抱持太大的希望,當發現懷孕之後當然又驚又喜。產檢的時候婦產科醫師告訴她:「妳的子宮就只剩下這麼一小塊好的田地了,胚胎就很幸運的在這麼一小塊地方的方著床」。因此,她看到我分享鄭教授幫一位49歲的女性朋友做完海扶刀後再做試管成功誕下一位健康寶寶的案例之後有感而發,忍不住傳訊息給我告訴我她已經懷孕的好消息。

「這個案例因為年紀也大了,好多醫師都建議年紀她子宮全切除,但她還是很希望能生個孩子,於是來找我」「子宮留著就有希望」當初鄭教授在課堂上是這樣說的。身為醫者,當然是站在最客觀的立場給予最佳的醫療建議,但是當病患自身的意願和所謂「最佳的醫療建議」有衝突時,到底是應該以何者為優先呢?

工作越久越體會生命誕生是沒有所謂的「必然」。不是子宮環境很糟糕就一定生不出孩子,也不是子宮狀況很好就能夠順利懷孕。昨天我剛好也遇到一位初診患者,已經做三次試管,她告訴「我每一次取卵醫師都說卵子的品質是AA級的,人工生殖的醫師說子宮也很好、內膜也很好,但就是不著床,到底是哪裡出現問題?」我知道每一位患者都很想在醫師的口中獲得最關鍵的答案,但關於生命的疑問,往往沒有一定的解答。我們期待每一個美好生命的產生,但只能做最好的準備,總要踏出第一步嘗試之後,才會知道結果。

在求子的旅途中,身為一位醫者並不應該扮演決定結果的腳色,而是陪伴患者、協助患者達成他們希望的目標。當然這趟旅程有可能成功、有可能失敗,但是我們都曾經努力給生命一個機會。我有另一位同樣是嚴重子宮內膜異症的患者,36歲發現子宮內膜異位症,每次生理期都有月經痛的狀況,之後症狀越來越嚴重,非經期也有下腹痛、肛門痛的情況,來就診的時候已經整整痛了兩個月每天都在吃止痛西藥,服中藥治療之後只剩下月經期才會痛,有一次她對我說:「我想懷孕,但是我的子宮內膜異位症又讓我想放棄….」我分享給她Z媽媽的案例,同時也鼓勵她「子宮內膜異位症在懷孕生產後有機會改善,我之前遇過有些產婦生產後超音波追蹤就照不到病灶了,如果你想懷孕就別想太多了,真的要努力試一試!!」

Z媽媽今年已經是38歲的高齡產婦了,預產期在今年6月,我詢問Z媽媽是否願意將她的經歷分享給大家,Z媽媽欣然同意「生命是很奇妙的,不放棄希望,即使是小小的一片良田也能孕育出新生命」

貼心小提醒:
羅醫師在治療腺肌症的會者都會詢問目前是否有懷孕計畫,如果再備孕狀態請務必告知您的治療中醫師,是否有懷孕計畫在處方用藥上會有所不同!!

2022年6月16日更新
Z媽媽已經順產也昨完月子了,帶著彌月蛋糕來診間和我說謝謝
Z媽媽對我說「有二寶真的好滿足喔!」,我可以感受到她語氣中濃濃的喜悅,恭喜Z媽媽心想事成!!也祝福這位能選中小小良田並且成長茁壯的超強寶寶平安健康、快樂長大!!

S__153362438

share 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