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網路發達,有部分民眾會習慣在拿到藥單後順便GOOGLE一下醫師開的處方,尤其是孕婦,特別會注意到用藥的安全性,如果GOOGLE之後卻發現醫師開給我「孕婦慎用」藥??我該擔心嗎?
「孕婦慎用」藥物並非孕婦不能使用藥物。中藥西藥都一樣對於孕婦的用藥會分等級,會造成孕婦流產或是胎兒畸胎或者是有毒性的藥物是絕對禁忌用藥。而「孕婦慎用」藥是指在懷孕過程在考量孕婦狀況醫師是可以謹慎使用的藥物,適當的使用甚至可以改善症狀。以益母草為例,具有幫助子宮收縮的功用,是產後幫助排惡露的常用中藥材,但你甚至可能會GOOGLE到益母草是孕婦忌用藥,但益母草益母草在孕期真的不能使用嗎?
中醫有所謂「活血止血、化瘀止血」的治療方式,也就是先將瘀血排盡後方能止血。古方《潤燥安胎湯》就有使用益母草,「主治婦人懷妊至三四月,自覺口乾舌燥,咽喉微痛,無津以潤,以致胎動不安,甚則血流如經水者。」所以即便在胎動不安、孕期出血仍然可以使用,在中醫的觀點,體熱也會造成孕期出血,因此除了清熱止血之外,再加一點點幫助子宮收縮的藥物,加速將瘀血排淨即可止血。
《潤燥安胎湯》
【出處】《辨證錄》卷十二
【組成】熟地30克 山茱萸15克 益母草6克 黃芩3克 麥冬15克 生地9克 阿膠6克 五味子0.6克
【製法用量】水煎服。
【功效】養陰潤燥,清熱安胎。
【主治】婦人懷妊至三四月,自覺口乾舌燥,咽喉微痛,無津以潤,以致胎動不安,甚則血流如經水者。
至於中藥枳實是功效較強的理氣藥,經常用於促進腸胃蠕動以及幫助排便,GOOGLE可能會出現「孕婦慎用」的字眼,但古書《醫方類聚》中有《安胎枳實散》功能主治為「婦人妊娠傷寒,至5、6日未愈,心腹上氣,焦渴不止,食飲不下,腰疼體重。」就是利用其較強的理氣效果,來改善孕婦脹氣、腰痠、吃不下的症狀。
安胎枳實散
【出處】《醫方類聚》卷二二七引《川玉集》
【處方】枳實2分(炒),艾葉1分,阿膠(炙)1分,前胡1分,芍葯1分,石韋(去皮)1分。
【製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婦人妊娠傷寒,至5、6日未癒,心腹上氣,焦渴不止,食飲不下,腰疼體重。
因此,標示為孕婦慎用的中藥,其實也可以用於安胎,GOOGLE出的片段文字「孕婦慎用」並非中醫用藥的整體觀,中醫在用藥上的組方架構比你想像的更為複雜的,這是中醫師們無論在學校裡學習的醫理藥理或是臨床執業都一直在運用與實踐,因此醫師也會根據個人的用藥經驗,為病患開立最適宜的處方。即便是GOOGLE到「孕婦慎用」藥也不用過於緊張,可以理性地和醫師討論用藥。至於現在網路有很多似是而非的言論、不明出處的農場文,這種不具有信用度的文章請大家發揮柯南的精神,明辨是非真假,畢竟盡信GOOGLE不如無GOOGLE,你說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