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國家衛生研究院公佈了一項研究資料,用四物湯治療具有痛經症患者,結合中西醫臨床研究三個月,研究發現,初期無法顯現統計學上的功效,但持續使用三個月後就能看出效果,證明長期使用四物湯有減緩經痛的療效。但是,是不是所有痛經症的患者都適合喝四物湯呢?
四物湯為中醫補血調經的常用方,他的出處為宋朝《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是宋代太醫局所頒行的醫方,也就是由國家所修訂頒佈的醫書,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這些方劑等於是得到國家的背書,因此廣為流傳至今。而四物湯由於他的取材方便,價格便宜,一般平民百姓也吃得起,而且對於補血有一定的療效,久而久之,就流傳出「女性月經過後必服四物湯調整身體」這種錯誤的觀念。
四物湯的組成為當歸、熟地、川芎、白芍,功能為補血調經。若以現代藥理來分析,川芎具有擴張血管、白芍具有舒緩骨骼以及平滑肌痙孿,可以說和緩解經痛相關,但與西藥直接抑制中樞神經達到迅速止痛的途徑大相逕庭。這就是中醫有趣的地方,看似無法止痛的藥物,卻能夠達到緩解經痛的效果,中醫藥到底是怎麼做到的呢?
痛經症的治療,首先要排除一些器質性的痛經,也就是因為子宮發育不全、子宮外口狹窄或子宮位置不正,這一類屬於先天結構性的問題,臨床上比較少見,也不容易治療。大多數的痛經症患者都屬於功能性痛經,也就是子宮的某些功能不好,導致「不通則痛」。中醫對於人體致病的原因是屬於一個整體觀,光是一個痛經症的成因,就有可是血虛、血瘀、寒凝,由於氣血之間的關係相當密切,而且氣病與血病常常互為因果,因此痛經症的患者也多有不同程度的氣病,包括氣虛、氣滯等。因此中醫最重視辯證論治,翻成白話就是找出病因,對症下藥。
四物湯是一帖能夠補血、調血的藥方,之所以能緩解痛經症,最主要針對的是「血虛型」的患者,通常痛經發生在月經期或經後,疼痛的感覺是是隱隱痛而非劇痛,也可能伴隨程度不一的頭痛,還有月經量少顏色較淡,指甲與口唇色白,面色偏白無光彩,嚴重者會有面色萎黃,有如「黃臉婆」般的氣色,針對「血虛型」的痛經,由於一般「血」這種精微物質往往不能迅速生成,因此,要以補血的效果來緩解痛經症,需要比較長的時間,而中醫對於氣血的觀念,認為「氣為血帥,血為氣母」氣血兩者息息相關,因此對於血虛甚者,通常並不單純的補血,而是氣血雙補,才能得到更好的效果。若是「血瘀型」的患者,在月經前或是月經第一二天會有較劇烈的疼痛感,月經多有血塊,經色偏暗,伴隨有口唇顏色暗紫,這時候光是用補血藥並不能達到很好的緩解痛經效果,而是需要用一些所謂活血化瘀的藥物,因為這一類的藥物古代也用來墮胎,藥性較為峻猛,一般不建議自行服用。而「寒凝型」的痛經證,最大的特點就是下腹冷痛感,熱敷後會緩解,但是吃到冰冷的東西會加重,這一類的患者在痛經時適合飲用紅糖薑湯,因為乾薑是屬於溫熱的藥物,能夠迅速溫暖子宮,而紅糖能夠增加血液循環,減緩平滑肌的收縮與血管的痙攣,所以有助於緩解經痛,但是這只是暫時治標的辦法,寒凝型的痛經症仍需要長期調養來改善體質。
當然造成痛經的原因不僅於此,這三型只是比較常出現的證型。而且,這些證型往往參雜互現,也就是同時有「血虛血瘀」「血虛寒凝」「寒凝血瘀」等表現,因此,中醫在治療痛經症,絕對不是每個月喝喝四物湯這麼簡單。由於女性被賦予了生育下一代的神聖使命,因此每個月都有月經週期,在這個「藏」(指子宮內膜增厚期)與「瀉」(指月經期)的循環,多數女性朋友因為「瀉」的過程後,而有「血虛」的表現,因此四物湯似乎能還是或多或少都能緩解痛經症,但是建議屬於「血瘀型」或「寒凝型」痛經症的患者,還是應該要找合格的中醫師診斷治療,才能夠真正的對症下藥,改善惱人的痛經症。
有些人會說「我的體質很燥熱,一喝四物湯就會上火」。其實,只要在劑量上稍微做比例上的變化,身體燥熱的人若需要補血,仍可以飲用四物湯,只需要將低熟地的用量,甚至是將容易上火的熟地換為偏涼性的生地,一樣能夠達到補血的效果。而四物湯中當歸有滑腸的功用,尤其是陳年的油當歸效果更是顯著,容易腹瀉的人用量要減輕,但是大便較乾硬的人稍微多用一些,可以達到潤腸通便的效果。四物湯作為補血調經的飲用時機,應該要避開月經期,因為四物湯中當歸、川芎具有活血的效果,在月經期飲用會造成月經滴滴答答的,反而延長了月經時間。
最後要提醒,並不是所有痛經症患者都適合喝四物湯,尤其是有子宮內膜異位,子宮肌瘤的患者,此類患者在月經來時往往會有劇烈痛經以及月經大量出血的狀況,因此血虛的狀況會更明顯,不宜喝四物湯是因為因為四物湯有活血、促進血流而活化了子宮的功能,大量的血流同時也營養了這些增生的組織,反而容易讓異位的內膜以及肌瘤增生。而慢性骨盆腔發炎的患者若服用四物湯,同樣會造成骨盆腔充血,會導致發炎情況不易改善,因此建議在發炎期宜避免使用,可在發炎緩解後視體質狀況作適度的調養。